寶寶學說話,這對于很多父母來說是一件大事,寶寶能夠盡早說話,是爸爸媽媽殷切期待的事情。如何激發
寶寶說話的興趣?寶寶練習發音要積極回應?幫助寶寶理解語言與動作的聯系?三大妙招,幫助寶寶學說話?
1歲左右的寶寶說話的熱情特別的高,加上寶寶正處于模仿期,寶寶能夠快速學習、理解和模仿大人的行為和語言。寶寶會有意識地叫“爸爸”“媽媽”,能夠模仿大人說一些單字,當寶寶對某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時,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意愿和需求。最明顯的表現是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時而會和心愛的玩具自言自語,時而又會嘰里呱啦的和爸爸媽媽說一些“火星語”,真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又好玩又好笑。
雖然寶寶還不能很好的表達,但寶寶的嘴里不斷涌出一個個詞語和像說話一樣的聲音,讓他覺得能夠和大家溝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當寶寶表現出某種意愿時,爸爸媽媽不要太快做出反應,而應鼓勵寶寶自己說出來,“你想要什么啊?告訴媽媽”。如果寶寶一直處于不用說話就能達成需求的環境中,語言發育就可能會落后。所以爸爸媽媽要不斷為寶寶創造練習說話的條件。這個時期最為重要的事情是,爸爸媽媽要耐心做寶寶的熱心聽眾,鼓勵寶寶多說話并及時回應寶寶,這樣會更加激發寶寶說話的興趣。
寶寶的語言能力和聽力發展成熟后,就可以聽懂簡單的語言,如“寶寶吃飯”、“媽媽來了”、“寶寶乖”、“你好”、“再見”……聰明的寶寶還能理解并執行一些指令性的語言,如“不許”、“不能”等等。這個時期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握寶寶的成長特點,有意識地通過語言和動作示范來告訴寶寶如何做,鼓勵寶寶觀察和模仿簡單的動作,這樣可以讓寶寶在模仿的過程中加深對詞語含義的理解,理解語言與動作之間的聯系,為今后開口說話打下基礎。
日常生活中,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寶寶建立語言和動作的關聯性,讓寶寶更加生動立體的理解語言,以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。每當給
寶寶玩具和吃的東西時,可以引導寶寶學習說“謝謝”,或者如果寶寶還不會說,可以先教寶寶做作揖的動作以表示感謝,慢慢地當寶寶理解其中的含義后,會學得更快。帶寶寶外出的時候,如果見到鄰居或朋友,可以教寶寶說“你好”,要離開的時候搖一搖寶寶的小手,教寶寶說“再見”,經過多次反復訓練,聰明的寶寶一定會很快學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