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歌旋律輕松明快,朗朗上口是寶寶最喜歡的,也是寶寶成長的最佳伙伴。什么是兒歌?兒歌的分類?兒歌的特點?兒歌的作用?
兒歌是孩子接觸最早的歌曲,內容多為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,傳播生活、生產知識等,它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,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。
用兒歌激發寶寶學說話的興趣
通常在寶寶剛出生的前3個月,寶寶的語言發展階段還處于簡單發音階段。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1個月左右時偶爾會發出ei,ou等聲音,第2個月時會發出m~ma聲,第3月出現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輔音,比如a,ai,e,ou,m,h等。隨著寶寶月齡不斷增加,本領也在不斷增長,大約從2~3個月開始,當寶寶吃飽滿足后,就會自娛自樂的發出一種咿咿呀呀的聲音,如ai~ai,ei~ei,a~a~a,e~e~e,ou~ou~ou,hei~hei等等,這正是寶寶在練習發音和自我探索的一種方式。爸爸媽媽要把握寶寶成長的特點,不要覺得寶寶還小,還不會說話而忽視對寶寶的回應。那么在嬰兒期,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去做,來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呢?
兒歌旋律輕松明快,朗朗上口是寶寶最喜歡的,也是寶寶成長的最佳伙伴。每當寶寶睡醒后情緒良好的時候,媽媽可以多給寶寶念兒歌,如果是寶寶喜歡的可以多次反復朗讀。注意念兒歌時語氣要富有情感,抑揚頓挫的語調會讓寶寶更加感興趣。
重復念兒歌增加寶寶記憶力
隨著寶寶不斷長大,他的語言能力、記憶能力也在不斷提升,他會對朗朗上口的兒歌比較容易產生興趣。媽媽可以經常給寶寶唱唱兒歌,如在
哄寶寶睡覺時或在寶寶情緒比較好的時候,挑選一些簡單的兒歌反復念給寶寶聽,通過不斷刺激大腦皮層,鍛煉寶寶聽覺能力發展的同時,增加寶寶記憶力。
教寶寶學唱兒歌要因材施教
一般來說,教給2~3歲寶寶的兒歌不要太長,以4~8句為宜,兒歌內容要選擇與寶寶生活接近并容易理解的。教兒歌的方法是多樣的,要因寶寶的不同情況而異。可以是媽媽念一句,讓寶寶跟著念一句;有的是家長整段地念,寶寶邊聽邊跟著家長小聲地念。各種方法可以結合使用。每次教寶寶的時間不要太長,以10分鐘以內為宜。當寶寶已掌握一首兒歌后,可以經常讓他背誦,以復習鞏固。